網絡的IP化、扁平化不可逆轉,整個網絡最終會成為IP OVER Optical的架構。運營商現有復雜的光網絡結構能很好實現TDM業務的傳輸和調度,但如何解決分組業務傳輸,實現大顆粒IP業務的調度,提高網絡的智能性和可生存性,是現有網絡面臨的問題。基于分組技術的光傳送網將很好解決IP業務傳送問題,本文將著重討論基于分組技術的下一代光傳送網架構。
一、通信網發展趨勢漫談
根據信息產業部發表的相關數據,在2003年10月,我國的移動電話用戶和固定電話用戶分別達到25693.8萬戶和25513.8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首次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至2005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突破1億,達到1.03億戶,其中寬帶上網的人數增長迅猛,首次超過了網民的一半,達到5300萬,增長率為23.8%。寬帶用戶首次超過了撥號上網用戶人數。
2003年,中國運營商的長途傳輸骨干網,數據業務的傳送容量已經超過語音業務。電信業務中,除電話外,已經全部IP化。電話業務中,長途電話70%已經IP化,企業網業務幾乎全IP化。2005年,根據設備供應商的發貨數據,企業IP通信系統的發貨量第一次超過了傳統語音系統的發貨量。
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了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無線化、寬帶化、分組化成為全球通信網絡的發展主題。
二、新業務對網絡發展的需求
新業務是推動網絡發展的源動力。根據這些新業務的表現形式,可分為VOIP業務、IPTV業務、3G業務、存儲業務以及3D網絡游戲、可視電話、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視頻會議等其它新業務。這些新業務,都是以分組交換為特征。由于IP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對網絡的智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新業務在實時性方面的需求,對網絡的時延抖動、丟包率等提出了更高的QOS需求。表1為新業務在網絡中端到端性能指標。
表1新業務在網絡中端到端性能指標
網絡要求
業務類型 |
網絡時延上限 |
延時抖動上限 |
丟包率上限 |
包誤差率上限 |
VOIP業務 |
100ms |
20ms |
0.1% |
0.01% |
IPTV業務 |
1s |
1s |
0.1% |
0.01% |
3G語音業務 |
100ms |
20ms |
0.1% |
0.01% |
3G流媒體 |
1s |
1s |
0.1% |
0.01% |
存儲業務 |
1s |
1s |
0.1% |
0.01% |
可視電話、視頻會議 |
100ms |
20ms |
0.1% |
0.01% |
三、基于分組技術的下一代光傳送網
承載上述以分組交換為特征的新業務網絡就是IP承載網。通常,大家都會考慮全部采用路由器技術去實現對該網絡的承載,但是從網絡需要的保護倒換時間,端口的利用率,設備的性價比等諸多方面考慮,采用基于分組技術的下一代光傳送網仍然具有其自身優勢。
在基于分組技術的下一代光傳送網中,將包含RPR、MPLS、GMPLS控制平面以及CWDM/DWDM等功能模塊。
RPR技術:RPR作為一種專為IP分組而優化的傳輸技術,其通過空間重用,環內的帶寬共享與統計復用,提高了帶寬利用率;通過給環上的所有節點分配唯一的邏輯MAC地址,簡化環路上分組處理過程;通過“環回”(Wrap) 和“繞開”(Steering)的保護機制,提供了基于50ms的電信級業務保護;通過帶寬公平機制和業務分類處理能力,實現了對不同等級業務相對應的QoS保證;通過拓撲自動發現,實現即插即用。RPR技術集成了IP的智能化、以太網的經濟性和光纖環網的高帶寬效率和可靠性,它的技術特點能很好地滿足新業務的需求和QOS保證。
MPLS技術:MPLS是一種可在多種第二層媒質上進行標記交換的網絡技術。它為進入網絡中的IP數據包分配標記,并通過對標記的交換來實現IP數據包的轉發。RPR技術很好解決了環內業務的處理,但在環間業務調度和疏導時存在相應的劣勢(已有廠家聲稱通過其它相關技術,解決了RPR的跨環問題)。MPLS技術對網絡拓撲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通過引入MPLS,可很好實現全網端到端業務的配置、業務的辨認和區分,從而保證業務端到端的QoS和SLA,充分實現網絡資源的優化利用。當然,在引入MPLS技術后,我們需要考慮與路由器之間的協調工作問題。
GMPLS控制平面:由于IP業務量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促使人們在傳統的靜態光網絡中引入動態智能控制機制,從而實現高效的數據業務傳輸。GMPLS控制平面的引入使光網絡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它不僅提供一種多層次的、多廠商的控制平面的互操作,還使得新類型服務的出現成為可能。它支持自動的拓撲發現,動態的“點擊式”業務提供,允許在分組網絡中,電路的遠程端到端激活能力,而且在提供基于MESH網絡的業務恢復能力的同時,提供安全的、可靠的、端到端的,以及多域的“按需分配帶寬”的UNI和OVPN業務。
CWDM/DWDM技術:CWDM/DWDM技術在現有網絡中已經得到大規模應用,其可很好解決帶寬容量問題。在3G/IPTV/SAN等新業務的承載網絡中,運營商更趨向于根據業務的不同要求建“業務承載專網”,這時,可通過CWDM/DWDM模塊的引入,在不同的波長上承載不同的業務,從而達到建3G承載專網/IPTV承載專網/SAN承載專網等多個承載專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