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光通信發展及走勢
光通信曾經是“高速信息時代”的代名詞而風光無限,在帶寬方面的巨大能力使得不少企業因沾“光”而受到資本市場的垂青。但可惜沒過多久,光通信行業就跌入低谷。人們意識到,光通信的帶寬潛力僅僅是一個基礎,或是提供了一種可能,無限繁榮的未來信息時代除了帶寬,還需要更多的要素,特別是市場需求的拉動和盈利模式的支撐。
新世紀之初,光通信便一直在低谷徘徊。那么,光通信何時能走出低谷,重現昔日的光芒呢?我們從市場需求和技術支撐的角度來加以分析。
市場驅動分析:帶寬需求持續增長
可喜的是,人們信息通信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由于互聯網應用的迅猛發展,運營商年初做出的全年擴容規劃往往在短短3個月內可能就被用戶的各種應用“吃”掉。
2003年以來運營商掀起了寬帶潮,把512k的帶寬直接送到用戶的桌面上,近兩年還將陸續升級到1M或2M,目前我國的寬帶用戶已經達到6300萬,形成了巨大的帶寬需求;2005年以來,IPTV開始了規模商用,在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固網運營商的大力推動下,專家預計2008年左右,我國的IPTV用戶將接近800萬,按照“標清電視”的需求,每個用戶的帶寬需求大約是2M左右,如果下一步上“高清電視”,每個用戶需要8M的帶寬。
另外,中國3G雖然仍未啟動,但是在移動運營商的推動下,移動數據業務已經取得較快發展,如果能夠更好地解決目前業務種類少、價格偏高等問題,則移動數據業務有望取得更快的發展。下一步3G啟動之后,中國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將有可能采取更新的技術,如HSDPA,使得3G用戶可以直接享受到移動流媒體業務,用戶的增長與帶寬的增長相乘的結果,是對傳輸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考慮到目前普通用戶使用通信服務的時間有限,除了包月制的寬帶接入之外,通信僅限于通話等基本業務。而未來隨著智能家庭網絡的建設以及各種增值業務的開發,將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加載到通信網絡上,使用戶使用通信服務的時間加長,這也對網絡帶寬造成了新的壓力。
以上種種因素表明,帶寬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這是光通信行業今后若干年內得以生存的一大前提。但是,價格的低廉是光通信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有人稱“光纖賣的是粉絲價”,雖然光通信產品的實際出貨量在不斷增加,但市場的實際銷售額增長十分緩慢。如果這種狀況不能改變,光通信的“再騰飛”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技術支撐分析:不斷為IP而優化
過去的光通信網絡是按照電路業務而設計并建設的,充分適應了電路業務的需求,由于以往IP業務量較少,因此只需對光通信網絡作局部調整即可滿足需求。但我們也應看到,下一代網絡必將是IP的網絡,未來所有的電信業務將由IP來承載,這已經是業界的共識。作為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IP流的主要傳輸渠道,簡單的調整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光通信網絡必然要面臨著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升級。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帶寬能力在增長。電路業務的增長已經不會造成帶寬的壓力,壓力來自于IP,IP業務從骨干網到城域網都已經成為主要的流量并且仍在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這也需要光通信網絡不斷提高帶寬。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傳輸技術WDM系統來說,我國WDM網上單波主流速率為10Gb/s,可以通過波分復用技術實現160×10Gb/s的傳輸能力;40G系統已經在國外完全實現商用,成本低于4個10G波分系統,而且國內也實現這項技術的突破,由我國自主研發的80×40Gb/s波分復用系統已經在網絡建設中應用。與之對應,40G路由器接口已經出現,表明為IP業務而建設的光傳輸網絡從技術上可以達到Tb/s的水平,完全可以滿足現階段運營商對超高容量傳輸網絡的需求,但目前Tb/s的傳輸網絡應用不多,期望今后兩三年內能夠規模建設。
其次是無中繼傳輸距離不斷增加。根據統計,IP骨干層60%的中繼距離在1500km左右,15%在2000km以上。因此超長距離傳輸(ULH)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國廠商的ULH系統可以實現4000公里以上的無中繼傳輸,目前商用的主流是1500~3000公里之間。ULH的使用可以幫助運營商完善跨省鏈路布局,由于大容量中繼設備的建設成本較高,ULH可以顯著減少中繼站的建設,降低網絡建設成本。為了充分挖掘ULH鏈路的資源潛力,使其能夠豐富途經地區的鏈路資源,ULH技術可以和ROADM技術聯合使用,ROADM以其方便的配置、可改變的波長資源分配,可以滿足動態的業務需要,并解決中間節點上下業務的問題。另外是光網絡智能交換能力的不斷提高。ASON對IP業務最大的貢獻是增強了資源調配能力,提高了網絡資源使用效率,并且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縮短了故障恢復時間,為提供IP業務的QoS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外已經有IPTVoverASON的案例。在國內,隨著幾年來的技術跟蹤、經驗積累和標準化的逐步成熟,ASON網絡建設已不再是一兩個點、部分廠家的試驗階段,而進入多廠家逐鹿、各運營商立項在即、ASON網絡的建設即將井噴的階段。目前,ASON的探討已經集中在ASON網絡引入的基本思路、ASON網絡的互聯互通問題、設計仿真優化工具等問題上。從目前來看,國內的ASON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即在網狀網的基礎上,目前控制層面加載的業務量不足,整個ASON缺乏大容量業務的考驗。
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快速成長的企業千兆以太網絡的成長,以及運營商家庭寬帶業務的拉動,將是光通信成長的主要動力。目前,大多數運營商尤其是固網運營商,都在逐步實施自身由傳統的語音通信服務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角色的轉變,未來的三網合一,將導致運營商開始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推廣多媒體服務,這些將直接拉動光通信的成長。我們可以預言,隨著寬帶應用的發展,光通信產業將逐步走出低谷,前景值得期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