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3G發牌拖延影響,中國移動于今年初才開始TD-SCDMA的試商用組網。在此期間,中國移動對GSM網絡的投資仍占主導地位。為了統一管理和降低成本,中國移動自2004年就加大了對GSM配套設備的集采力度,并成立了相應的集采機構。百納電信咨詢樂觀預測中國移動GSM配套設備將在2007年末至2008年進入新一輪大規模集采招標。
您認為目前中移動大規模集采GSM配套設備的目的是什么?
孔憲鵬:中國移動目前仍然看好G網市場。2007年,在用戶關注度提高的同時,運營商之間的價格戰也不斷升級,目前已實施單向收費等資費快速下調措施,未來的漫游費用也可能取消,用戶數必然繼續迅猛增長。這導致中國移動不得不加快對GSM網絡的擴容,包括提高網絡覆蓋能力,以及EDGE的升級處理等。
此外,調查顯示,2001年到2004年是GSM網擴容建設最迅速的時期,新站數量增加非常快。今年則正是一批設備過保的時間,即超過廠商當時簽訂合同的保修期限,需要對設備進行更換。根據百納咨詢的統計結果,2006年底中國有110~120萬載頻的擴容需求,今年3月份的統計已達220多萬載頻。
百納電信咨詢對目前的G網使用情況是否有統計結果?
孔憲鵬:根據百納電信咨詢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后,預計GSM網絡占用率將達49%強。目前GSM網絡提供容量為5億,根據中國移動公布數據顯示,其用戶數已達3.26億。網絡擁塞設備繁忙的情況下,如果網絡占用率達75%以上,就需要采取措施對話務量進行控制,如限定中繼,降低交換機的承載度等,采用技術手段控制大話務量的瞬間載荷過高情況。如果90%以上的時間網絡運營良好,網絡容量基本達標,在保證通話效果的同時,短信的延時可以容忍。當然目前各省市情況不同。
運營商將如何應對如此數量的擴容需求?
孔憲鵬:中國移動的GSM網絡擴容建設已經在各省全面展開,普遍要求網絡延伸至偏遠山區、城市地鐵等特殊地域。
中國移動采取的最基本的策略是集中采購。如果各省自行運作,操作原則不同會帶來招標價格高和適用范圍小的問題。而從集團層面上統一操作、集中采購包括服務在內的網絡設備等項目,則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
那么中國移動如何選擇眾多配套設備廠商?
孔憲鵬:GSM網絡主設備包括交換機、寬帶服務控制器(BSC)、基站收發信臺(BTS)、直放站、微蜂窩等,配套設備主要指為主設備提供支持服務的設備,包括電源、電池、空調、天饋、光纖、機柜、儀器儀表等,甚至包括油漆、監控設備等,這些設備的需求都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舉例來說,當GSM大規模布網時,如何集中監控全網的動力環境、傳感器工作狀態、防水、防火、報警、設備運行狀況等,監控設備必不可少。配套設備單價并不高,據我了解,廠商的毛利率為20%~30%。
各廠商產品的成熟度與市場推廣范圍當然是中國移動首要考慮的因素。設備質量是最為重要的,其次是產品的價格以及售后服務,這三個因素的綜合考慮是廠商競標的競爭力所在。
您認為今年中國移動在配套設備方面的投資情況如何?
孔憲鵬:中國移動去年在配套設備上的投資占設備總投資的40%以上,預計今年在GSM網絡設備上的投資將有增無減。2006年中國移動在GSM網絡建設的投資占總投資的50%以上。2007年,隨著網絡設備與網絡工程的需求,以及新業務的開展,目前中國移動的預算已經公布為358億,相比去年必然呈現增長趨勢。
中國移動對G網配套設備的集采采用分專業分項的分批形式,由各省移動公司上報需求,集團公司集中分配處理。其中電源、電池的投資額度占總投資額的70%以上。我個人認為如果今年電池的采購結束,明年將不會再次集采,采購情況由市場需求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