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西班牙工商峰會”上,中國網通、西班牙電信、華為、中興等眾多中西通信企業達成共識:深入合作,共同開發拉美市場。
就在第二屆中國西班牙工商峰會舉行當日,中國網通董事長張春江與西班牙電信董事長賽薩·阿列達共同簽署了“奧運通信與國際業務合作意向書”。根據協議,網通與西班牙電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利用雙方優勢,合作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提供奧運賽事國際電視轉播服務,雙方還將在技術研發、國際虛擬專網業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進一步增強為國際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
與此同時,網通還在其位于北京亦莊開發區的網通全球網管中心設立了中國網通西班牙語呼叫中心,該中心將為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各國來賓提供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語種的信息服務。
中國網通董事長張春江指出,目前,西班牙電信已持有中國網通(香港)有限公司5%的股份,并有可能在未來適當時機增持中國網通(香港)另外4.9%的股份。他進一步強調,網通將充分發揮西班牙電信在拉美地區的網絡資源優勢,抓住奧運商機。
西班牙電信董事長賽薩·阿列達對記者表示,目前拉美每10個電信用戶中3個是由西班牙電信提供服務,由于在拉美的地位,西班牙電信十分愿意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拉美的橋梁。
制造合作結碩果
如果說,運營商之間在開發拉美市場方面的合作有了良好開端的話,華為、中興等設備制造企業在拉美的發展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華為全球銷售與服務總裁胡厚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毫不掩飾華為與西班牙電信合作在拉美市場所取得的成就。他說,借助與西班牙電信的合作,華為目前已經成為拉美移動通信市場的主流設備供應商,華為十分看好這種合作模式,并期待雙方能夠在更多市場有所突破。
胡厚昆還著重指出,華為剛剛與西班牙電信簽署協議,在西班牙建立一個專門面向西班牙語國家的技術服務中心,全面支持西班牙電信和華為在西班牙語地區的服務。
有分析人士在談及華為與西班牙電信在拉美市場的合作時指出,華為的戰略主要分兩方面,一方面爭取西班牙電信在拉美的客戶資源,另一方面利用西班牙電信合作者的形象招兵買馬,大力推廣自身品牌,加快實現華為的本土化。
中興在拉美的策略與華為略有不同。起初,中興選擇終端品牌路線進入拉美市場。他們利用終端產品的價格和質量優勢吸引運營商的訂單,同時提供包括通訊基礎設施和終端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促使運營商與自己進行全方位合作。
但這一策略似乎會有所改變,“中興將進一步加大與西班牙電信在拉丁美洲市場的合作力度”,在中西工商峰會電信與基礎設施分論壇上,中興通訊一位副總裁明確表示。
西班牙電信國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何賽·阿巴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西班牙電信在拉美市場與中國通信企業的合作,為雙方帶來了互惠共贏,合作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本土化有待提高
“拉丁美洲不排斥外來企業,只要我們能融入當地社會,并為其發展帶來促進。”一位曾經在拉美工作的華為工程師對記者說。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張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拉美國家普遍經歷了新自由主義改革的浪潮,政府對市場、對社會的控制力在長期的經濟與政治動蕩中不斷削弱,這使得拉美國家對市場的干預能力較弱。同時,由于深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拉美地區崇尚一種開放的市場機制。再加上拉美國家長期寬松的法律傳統和開放的社會文化,都為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進軍拉美市場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但如何融入當地社會的政治、法律、文化環境,使自己在國內形成的企業行為方式完成本土化的轉型,成為中國企業拓展拉美市場共同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張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電信企業拓展拉美市場時要盡可能多地雇傭當地員工,包括技術人員和管理層,讓自己的企業更像是一個拉丁美洲的企業而不是外國企業會有利于規避民族國家對外來資本設置的非貿易壁壘。中資企業進入拉美市場,必須充分考慮能否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是否具備成本、運作、采購、品牌、管理能力和銷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優勢。
易觀國際電信分析師郭飛則表示,由于歷史的因素,西班牙的公司更易于在拉美市場上取得成功。而以西班牙電信合作者面目出現的中國企業可以借助西班牙電信的資源,幫助自己適應當地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環境,從而為當地運營商所接受。在他看來,中國公司在拉美發展的關鍵在于能否主動接受他們的規則,包括政治、法律和文化的規則,以期實現本土化。
|